本页是<莆田砺青中学>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莆田砺青中学

阅读:362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08:20
单位介绍

砺青中学现在已成为潮南区直属单位、汕头市一级学校。现全校共有高中教学班37个,学生2100多人,校园占地总面积120亩,总建筑面积23550.88平方米。设备,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现任校长郑武义同志为“全国教师”、“全国农村千名体育教师”、“南粤教育工作者”、“汕头市校长”。全校教职员工140多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教师96人,中级职称以上教师112人。学校教师多人多次被评为“全国教师”、“南粤先进工作者”、“南粤教师”、“广东省朝阳读书活动先进个人”、“汕头市校长”、“汕头市教师”、“汕头名师”、“汕头市班主任”、“汕头市团干部”,有2名教师被确定为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百千万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有3名教师被确定为汕头市和潮南区“名班主任”培养对象。从总体上看,我校的教师队伍是业务精良,敬业爱岗,教学经验比较丰富,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的。现在,全体教师在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逐步形成了科学的教育思想,围绕“严谨、创新、团结、进取、爱生、奉献”的教风,努力拼搏,艰苦奋斗,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枝繁叶茂承先启后春风育桃李,天高地阔继往开来世纪展宏图”。砺青中学建校七十年来,人才辈出,业绩辉煌。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以“自砺自强,立德立功”为校训,弘扬“求真务实,砺志进取”的精神,明确提出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高品质境界的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奋斗目标。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高考成绩逐年上升,实现了“低进高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体现了全校师生砺志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

首先是砺青中学培养出来的人才遍布海内外,有的已成为全国各级机关、部门的骨干栋梁;还为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培养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以2007年高考为例,我校上本科人数119人,上专科人数434人,创历史新高。受到周边干群的高度赞誉。

其次,砺青中学学生在各级各项竞赛活动中成绩突出。先后有十位同学在全国性数学、物理、外语竞赛中跻身前三名,有三位同学获得潮汕星河奖。以近年为例,学生郑再丰、马泽玲、郑育华在潮南区高中生现场作文比赛中获奖;学生林镇棉在汕头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学校体育运动队参加各级各项比赛,共获奖旗二十五面。2007年,我校男子篮球队参加潮南区中学生篮球比赛,获得第二名。另外,我校先后有十三名同学分别代表汕头市参加省、全国各项体育比赛,共获得省级七项名、二项第二名、四项第三名,一项全国名和第八名。

第三,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7月,我校承担的省级课题《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同年年底,汕头市“十一·五”规划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开始启动,正式立项。我校教师还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近几年来计有25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机构组织的评比中获奖;有47篇论文在区教育机构组织的评比中获奖;有21篇论文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

第四,学校获得了多项集体荣誉,得到了各级党政的大力肯定。学校曾12次被市、区授予“示范家长学校、工会组织、法制建设先进单位、体育节活动先进单位、先进妇联、基层党支部、五四红旗团委”等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12月,学校被推荐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砺志兴学,先贤开创千秋业;青史垂范,后秀更上一层楼。砺青中学肇创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她包含着崇高的追求,蕴蓄着蓬勃的生机,凝聚着不竭的活力。“秉先贤遗风,莘莘学子苦心孤诣探求人生真理;沐时代春雨,菁菁校园壮志满怀开创教育伟业”。新的时期,学校制定了近、中、远期发展规划,创建省一级学校、全国示范性学校、学校、学校,是我们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展望与追求。

事属众擎举非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全体教职员将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校友、乡亲、贤达的帮助支持下,以艰苦奋斗、砺志进取的工作精神努力拼搏,充分展现砺青中学“现代化、有特色、高质量”的全新形象。砺青将以她跨越式的进取精神和强大的实力肩负使命,牢记嘱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我们翘首远望,深情召唤,殷切期待,坚信未来:草树知春年年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学校大门

砺青中学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秋,爱国知识分子郑国凯、郑国让等人筹资创办的。校址设于兴陇宝泰内,郑国凯自任校长。1937年秋,日本侵占华北地区,挑起“七七”芦沟桥事变。八月十五日,日军又侵占上海,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一致要求抗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砺青中学就在这战火的后方招收届学生,并定名为“私立战时砺青初级中学”。取名砺青,意在砥砺青年,奋发向上,冠以战时,标明创办学校背景。1940年,学校立案,删去“战时”二字。砺青中学校舍是由郑国凯、郑国让在取得族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借用家族宝泰祠堂花园及部分“四点金”作为教室、校务处及学生宿舍的。学校从届招收新生10多人到1939年三个级三个班共140多人。以后逐步增加,略具规模,教室由原来的祠堂可供四班就读,发展至增加祠前坊二个班。学校的教师多是从当时沦陷的上海、广州等城市返乡的高级知识分子。国凯不惜重金,把这些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聘请至校任教,同时购置大量的图书和仪器,成为潮阳当时设备、师资力量雄厚的中学。1943年,汕头、潮阳等地相继沦陷,日伪军不断窜入内地骚扰,加上当时连月干旱,粮食失收,饿殍遍路。学校曾一度迁至大埔、简朴老祖祠及港头等地方上学。当时局势动荡不安,生活极为艰辛,但学校教师仍一面坚持上课,一面宣传抗日,高唱着“砺青在炮火中诞生”等抗日救亡歌曲。这一时期的教师有郑国让、林国雄、高孝良、陈和鸣等。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砺青中学师生欢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同年冬,学校回迁原来校址。1946年,学校由每年秋季招收一届,改为招收春秋两届,计有6个教学班,学生人数成倍增加。至1949年,初中毕业生共有12届,约400人,有的毕业生继续升学高中,有的参加革命队伍,有的则任教于各校之中。在这期间,正调集大量部队准备内战,党组织派孙波、肖明、姚传声等员到砺青中学任教,在学校建立了地下党小组,发展吸收了马军、郑冠、吴声义等10多名党员,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1950年1月,砺青中学由沙陇区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2月,学校经费由县政府拨发,校址从宝泰迁至成田乡原中民小学。1953年8月,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转为公办,称为砺青初级中学。1955年改为潮阳第九中学,1956年改称为潮阳华侨中学,开始增设高中班。1958年,人民公社化,原第七区拆称为沙陇、成田、井都三个公社。华侨中学改称为沙陇中学。1961年,学校班级增加,在中民女校扩办8个教学班。文化革命初期,学校改名为练江中学。1969年,学校分拆为成田、沙陇二个中学,沙陇中学从原学校分出部分仪器和设备,选址陈苏埔新建校舍,并在1972年把原办于亭仔庵的沙陇农业中学合并于沙陇中学。1980年秋,侨居泰国的校友李光隆、郑钟润、郑锦励、郑述展等,及海内外校友联名向有关部门陈述了国凯创办砺青中学的威望与影响,要求恢复母校砺青中学的校名。1981年1月,砺青中学的新牌匾挂于校门之上,恢复了原来的校名。1987年1月15日,砺青中学在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易变,迎来了个校庆活动,来自全国各地、侨居海外校友欢聚一堂,畅怀叙故。当年风华正茂的校友,如今已是鬓毛斑白,行路佝偻的老人。同窗学友之谊,使他们顿觉年轻了,在庆祝砺青中学建校五十周年的庆典活动中,有汕头市及潮阳县的党政领导,有历任砺青中学的校长教师、各界人士特邀代表、海内外校友共487人。

2007年12月16日,砺青中学建校70周年庆典活动。建校七十年来,砺青中学人才辈出,业绩辉煌。

潮南区砺青中学创办于1937年。是时抗日烽火起,沙陇先贤归。筹资兴庠序,造福乡梓间。此后,志士仁人,风雨兼程,励精图治;莘莘学子,上下求索,英才辈迭。至今日砺中,思想开放,理念先进。人文蔚起,人才济济,科学维扬。乃智慧之渊薮,梦想之承载。

郑国凯校长诸先贤兴学之初,即设计有学校校徽(如图)。校徽为一倒置之等腰三角形,底色为青,黄底色之劣弧上书“砺青中学”四字(解放前从右往左写,今从左往右写),弧下呈圆锥形状,圆锥内有红五星一,金线五条。

岁月之河,风云变幻;砺中文脉,源远流长。校徽固有之涵义深广,然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有些解读已与今日之教育思想不太相符。在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不妨试着对校徽的涵义做如下新的解读:

砺青中学整个校徽呈三角形之状,三边寓意为: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校徽底色为青色,乃取“砥砺青年,使之青出于蓝”之意;更要求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活”,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务使青山常青,绿水长流。

校徽上红五星为国旗之主要组成部分,教育砺中学子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校徽底部之五段线条,象征砺中学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自校名题字上端至校徽底部为锥子形状,取义自战国时代苏秦“引锥刺股”之典故;五角星乃在锥体中部“凿”开些许空间而成,取义自西汉学者匡衡“凿壁偷光”之典故。以此二典故勉励青年学子自觉磨砺,刻苦钻研,提高素养。

莆田砺青中学创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仲春,是与世纪同行的百年名校。上世纪初,林翰、关陈谟等等几位具有维新思想的留日本学生回到家乡莆田, 办起了莆田所新式学校----砺青小学堂,取“磨砺青年成家乡栋梁”之意,在此后近50年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关爱民生”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爱民救乡的社会责任感。伴随着世纪老人的脚步,学校几经沿革,几经迁徙,从清朝光绪年间的1900年的莆田县官立小学堂创建,1902年兴化私立砺青小学堂创建到莆田官立砺青小学堂、1906年莆田县官立小学堂和1902年兴化私立砺青小学堂合并改称莆田官立砺青小学,民国14年1925年部分保留小学并改名莆田凤山小学,部分升格为私立砺青中学。民国21年,1932年莆田凤山小学恢复名称莆田砺青小学,1951年改名文献小学,21世纪后,部分并入梅峰小学和麟峰小学等,部分改为莆田市荔城区实验幼儿园。私立砺青中学1958年改名莆田师范学校、城郊五七中学再到今天的莆田第四中学办学校址从那年始创于城厢区顶务巷的肖氏祠堂到城区真武坛兴安书院、凤山寺、从民国中期的白沙宫、夹宫、广化寺,无妙观三清殿,从1949年后的旧校区到今天的新校园,可以说学校历经沧桑、历尽艰辛。莆田四中已是一所闻名遐迩的省重点中学,拥有新旧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3.7亩,建筑面积9.23万平方米,在校学生6000多人。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
单位地图